2022-1-2 曼谷專欄
RCEP生效 2022開展經貿整合
亞洲太平洋地區十五個成員國組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已於1月1日正式生效,即將展開2022年全球最重要的經貿整合行動。研究意見認為,這個覆蓋22億人口的經濟體未來不僅將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更會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廣告 泰國媒體報道,今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提交資料齊備並達到生效門檻的十個成員國之間率先實施,分別包括:老撾、越南、泰國、文萊、柬埔寨、中國、日本、新加坡、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這意味着各成員國之間未來在跨國服務、旅遊和貿易等方面加強合作,尤其在自貿過程中引入了數字化系統提高清關效率,貨物集散時效獲得提高,有助於活躍地區內的商貿氛圍,同時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
目前韓國預定於2月1日正式加入。東盟媒體對該協定(RCEP)內的中國和韓國給予極大關注。中國方面同意降低敏感性商品的進口關稅和進一步開放的日本、韓國市場對東盟國傢具有很大吸引力。當前中國-東盟互為最大貿易夥伴,雙邊投資和貿易總額逐年遞增。此前中國商務部消息透露,中國701條約束性義務已經做好了履約準備。中國與東盟和日韓澳紐分別實施零關稅的商品比例不等。據了解,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規定免稅商品3萬多種,立即零關稅多達兩萬多個商品項目,儘管還有一些商品會在第10年和第20年逐步減稅到0%,有些項目不會減稅。但就大部分出口商而言無疑得到了巨大的免稅優惠。
泰國開泰銀行(Kasikorn Bank)研究中心披露分析報告指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經歷近十年談判後宣布實施。其開放性市場具有吸引力,尤其針對一些其他自由貿易協定( FTA)中從未降低過關稅的商品而言,將對各成員國的優勢產品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並享受互惠,RCEP將中國、日本、韓國和紐西蘭等從未簽署過自貿協定(FTA)的國家聯合起來,首次簽署了聯合自由貿易協定,譬如東盟十國與另五個合作夥伴國( Plus 5 :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澳洲和紐西蘭)自2010年起開展自貿往來並降低了大部分商品的關稅,但根據RCEP相關規定,同類商品的進口關稅自2022年1月1日起即刻降為零。除了經貿利益之外,關鍵是區域整合效應,即把 15 個國家聯合起來的原產地規則 (Rule of Origins: ROOs) ,未來將成為 RCEP 統一地區生產鏈並且進一步發揮產業互補的優勢。跟之前的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相比,RCEP成員國的投資者將能更為便捷地從高端技術開發成員國引進生產材料,從而形成一個結合上游原材料、中下游生產鏈乃至龐大消費市場的經濟體。此外,RCEP目前還有潛力成為全球關鍵技術產品的製造商和出口商,比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電腦,這些產品2020年分別佔世界出口比例74%、70%和35%。
不可否認,RCEP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協定,其規模超過目前擁有 12 個成員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CPTPP),而且始終堅持對地區大國印度抱持歡迎態度,未來有望使亞洲成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地點之一,儘管此後成員國之間關於吸引外來投資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但綜合多個金融機構預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所產生的經濟效能,已經成為東盟後疫情時代經濟復蘇的希望所在。
美國此前針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宣布將在本年度推出印太新經濟框架,目前地區反應平淡。泰國媒體分析指出,雖說近年來中國加強南海戰略部署導致與一些東盟國家之間的矛盾也有所增加。但中國與東盟在重視經濟發展上表現出前所未有的一致立場。儘管部分南海國家跟中國存在領土爭議,他們對美國的援助也表示歡迎,但總體來說,美國在推動東南亞地區低收入國家的經濟發展方面明顯落後於中國。例如老撾、印尼、新加坡和越南從中國獲得用於開發和完善基礎設施系統的資金。以越南為例,在南海與中國存在明顯的領土衝突,但越南仍然需要中國遊客和投資者來提振國家經濟。菲律賓同樣跟中國存在南海領土糾紛,但菲律賓總統在譬如台灣等關鍵議題上表態時明確支持中國。即便在菲律賓向國際法庭提告南海所有權宣告勝訴之後,中國仍持續增加在東南亞地區的投資。
另有媒體分析認為,中國跟東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有助於改善或減少關於南海爭端的衝突。在2021年10月底中國-東盟峰會上,中國和東盟表達了繼續加強彼此間合作的立場。截至2019年,中國已經與全球78個國家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北京當局的這一外交戰略預示着相關各方的合作將會加倍認真地重視發展民生經濟。
眾所周知,東南亞長期以來一直是中美之間爭奪影響力的戰略戰場。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研究院(RSIS)學者對媒體表示,美國應當密切關注目前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發生的地緣政治變化情況,同時認清一個事實---在現狀下派遣先進的航母或軍艦到南海巡航甚至協助地區國家增強武器裝備能力,並不能夠對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捲土重來有所幫助。
新聞來源:https://reurl.cc/2ZoYv6
廣告 泰國媒體報道,今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提交資料齊備並達到生效門檻的十個成員國之間率先實施,分別包括:老撾、越南、泰國、文萊、柬埔寨、中國、日本、新加坡、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這意味着各成員國之間未來在跨國服務、旅遊和貿易等方面加強合作,尤其在自貿過程中引入了數字化系統提高清關效率,貨物集散時效獲得提高,有助於活躍地區內的商貿氛圍,同時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
目前韓國預定於2月1日正式加入。東盟媒體對該協定(RCEP)內的中國和韓國給予極大關注。中國方面同意降低敏感性商品的進口關稅和進一步開放的日本、韓國市場對東盟國傢具有很大吸引力。當前中國-東盟互為最大貿易夥伴,雙邊投資和貿易總額逐年遞增。此前中國商務部消息透露,中國701條約束性義務已經做好了履約準備。中國與東盟和日韓澳紐分別實施零關稅的商品比例不等。據了解,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規定免稅商品3萬多種,立即零關稅多達兩萬多個商品項目,儘管還有一些商品會在第10年和第20年逐步減稅到0%,有些項目不會減稅。但就大部分出口商而言無疑得到了巨大的免稅優惠。
泰國開泰銀行(Kasikorn Bank)研究中心披露分析報告指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經歷近十年談判後宣布實施。其開放性市場具有吸引力,尤其針對一些其他自由貿易協定( FTA)中從未降低過關稅的商品而言,將對各成員國的優勢產品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並享受互惠,RCEP將中國、日本、韓國和紐西蘭等從未簽署過自貿協定(FTA)的國家聯合起來,首次簽署了聯合自由貿易協定,譬如東盟十國與另五個合作夥伴國( Plus 5 :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澳洲和紐西蘭)自2010年起開展自貿往來並降低了大部分商品的關稅,但根據RCEP相關規定,同類商品的進口關稅自2022年1月1日起即刻降為零。除了經貿利益之外,關鍵是區域整合效應,即把 15 個國家聯合起來的原產地規則 (Rule of Origins: ROOs) ,未來將成為 RCEP 統一地區生產鏈並且進一步發揮產業互補的優勢。跟之前的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相比,RCEP成員國的投資者將能更為便捷地從高端技術開發成員國引進生產材料,從而形成一個結合上游原材料、中下游生產鏈乃至龐大消費市場的經濟體。此外,RCEP目前還有潛力成為全球關鍵技術產品的製造商和出口商,比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電腦,這些產品2020年分別佔世界出口比例74%、70%和35%。
不可否認,RCEP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協定,其規模超過目前擁有 12 個成員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CPTPP),而且始終堅持對地區大國印度抱持歡迎態度,未來有望使亞洲成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地點之一,儘管此後成員國之間關於吸引外來投資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但綜合多個金融機構預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所產生的經濟效能,已經成為東盟後疫情時代經濟復蘇的希望所在。
美國此前針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宣布將在本年度推出印太新經濟框架,目前地區反應平淡。泰國媒體分析指出,雖說近年來中國加強南海戰略部署導致與一些東盟國家之間的矛盾也有所增加。但中國與東盟在重視經濟發展上表現出前所未有的一致立場。儘管部分南海國家跟中國存在領土爭議,他們對美國的援助也表示歡迎,但總體來說,美國在推動東南亞地區低收入國家的經濟發展方面明顯落後於中國。例如老撾、印尼、新加坡和越南從中國獲得用於開發和完善基礎設施系統的資金。以越南為例,在南海與中國存在明顯的領土衝突,但越南仍然需要中國遊客和投資者來提振國家經濟。菲律賓同樣跟中國存在南海領土糾紛,但菲律賓總統在譬如台灣等關鍵議題上表態時明確支持中國。即便在菲律賓向國際法庭提告南海所有權宣告勝訴之後,中國仍持續增加在東南亞地區的投資。
另有媒體分析認為,中國跟東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有助於改善或減少關於南海爭端的衝突。在2021年10月底中國-東盟峰會上,中國和東盟表達了繼續加強彼此間合作的立場。截至2019年,中國已經與全球78個國家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北京當局的這一外交戰略預示着相關各方的合作將會加倍認真地重視發展民生經濟。
眾所周知,東南亞長期以來一直是中美之間爭奪影響力的戰略戰場。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研究院(RSIS)學者對媒體表示,美國應當密切關注目前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發生的地緣政治變化情況,同時認清一個事實---在現狀下派遣先進的航母或軍艦到南海巡航甚至協助地區國家增強武器裝備能力,並不能夠對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捲土重來有所幫助。
新聞來源:https://reurl.cc/2ZoYv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