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5 自由財經
《LTN經濟通》RCEP剛起跑 成員國已怒目相視?
RCEP規模 超越歐盟及美墨加協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歷經8年的談判後,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RCEP會如何改變亞太區經貿關係?哪些國家受惠?對美中關係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2020年東協10+5國簽署RCEP,於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超越美墨加協定(USMCA)、歐盟自由貿易區, 成為世界上最大自由貿易經濟體系。RCEP共15個成員國,囊括全球近1/3人口(22億人),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30%(26.2兆美元)。相較之下,美加墨之間的USMCA,佔全球GDP約28%,歐盟共同市場各成員國間則佔18%。
印度宣布 不加入任何有中國在內的協定
正式生效後,RCEP締約國間的關稅將大幅降低。中國商務部指出,中國與東協、澳洲及紐西蘭間零關稅產品比例超過65%;中國和日本之間降至零關稅的產品比例分別達25%、57%。未來,將用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90%商品零關稅,20年內達到零關稅,並建立智慧產權和電商等共同標準。
RCEP原本由東協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印度等6國參加,形成「東協10+6」。2019年印度退出,東協10+6變為「東協10+5」。一開始,印度是基於保護國內勞工、農民立場離開,後來中印衝突升溫,2020年印度宣布不再加入任何有中國在內的貿易協定。
RCEP原本由東協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印度參加,2019年印度退出變為「東協10+5」。(美聯社)
RCEP為中國利益量身打造
RCEP影響有多大?雖然目前影響仍淺,但量體十分巨大,涵蓋多個製造業大國,讓亞太國家有機會追趕歐洲,實現如歐洲市場般的貿易規模。聯合國也指出,RCEP能讓亞太成為全球商務重心。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估算,RCEP提振跨區域貿易達420億美元。隨疫後復甦、關稅壁壘降低,RCEP貿易規模可望進一步成長。
不過,參與的15國受惠程度並不均等。誰好處最多?目前看來,中國是最大贏家。RCEP像是為中國利益量身打造,不但能使中國商品零關稅進入日韓重要產業供應鏈,還能確保東協的原物料供應,滿足中國製造業龐大需求,尤其勞工、環境及國企補貼等中國弱項,規定相當薄弱。
其次則是日本、南韓。RCEP促進中國與日韓間的貿易,在RCEP生效前,中日間並無FTA,與南韓間的協議範圍亦有限。RCEP下,日本對中出口工業產品零關稅的比例,將從先前的8%提高到86%,當中包括取消87%的汽車零組件關稅。日本對韓出口工業產品零關稅的比例,也將從19%提高到92%。
RCEP對東南亞小國不利
RCEP使大國受惠,卻相對不利其他東南亞小國。鄰近中國的東南亞國家仰賴稻米出口或勞力輸出,但RCEP並沒有包含這塊。最慘的是,柬埔寨、寮國、緬甸,這3國利益恐受損,因為原本東協內的貿易會遭RCEP侵蝕。舉例來說,過去東南亞小國出口到新加坡的產品,將面臨日本產品的競爭。
RCEP雖由東協發起,但外界總認為,背後真正主導的是中國。原因很簡單,中國不但是RCEP中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最積極推動RCEP的國家。中國之所以積極主導,目的是要與當初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分庭抗禮。
中國不但是RCEP中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最積極推動RCEP的國家。圖為2020年簽署儀式上中國視訊畫面。(法新社)
美國重返亞太事務 再度被討論
有種說法是,RCEP將讓中國扮演制定亞太規則,更突出的角色,犧牲掉美國利益。美國早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參與TPP談判,TPP原本由美國主導,用來對抗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勢力。然而,在川普執政下,美國2017年退出TPP,之後TPP由日本接手,全面改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美國國內不少立法者反對CPTPP,拜登上任後也表示,沒有重返的計畫。但是,美國怎麼能不參與亞太經貿事務?這也是為什麼學者如此擔心,且多番警告中國將透過RCEP在亞太掌權的原因。
近日,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警告,美國被亞太地區的自貿協定排除在外,等同給中國機會,強化在亞太經濟引擎的角色。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教授高樹超(Henry Gao)也指出,RCEP是在提醒美國,應重新思考策略並重返亞太。
美中兩大陣營,都積極拉攏盟友。但在此之前,中國長期被排除在CPTPP之外。中國近年來也積極加入CPTPP。在拜登政府上台前夕,2020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度表態,中國積極考慮加入CPTPP。中國雖在2021年9月申請加入CPTPP,不過是否會被批准未有定論。
中國無所不用其極 想主導國際事務
中國已有RCEP,為何還要加入CPTPP?無論哪種協定,中國的最高宗旨,無非是擴大參與,進而掌握區域主導權。中國加入CPTPP原因有很多,雖然CPTPP量體小於RCEP,但比RCEP擁有更低的關稅,和更高的貿易自由度,還涵蓋了加拿大、秘魯等美洲國家,可提升中國主導亞太經濟合作的廣度、深度。
就實際層面來看,中國加入CPTPP的好處,也遠大於壞處。當CPTPP生效後,成員國間開始零關稅,中國若被排除在外,將直接折損中國商品在亞太市場的競爭力。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2019年研究也顯示,中國若不加入CPTPP,中國總收入將因CPTPP的貿易轉移效應,損失100億美元,而加入則能獲2980億美元的收益。
外界觀察,若中國能遵守RCEP規則,獲CPTPP接納的可能性也會增加。中國最近也申請加入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欲參與電商、AI及跨境數據等標準制定。大西洋理事會也擔心,RCEP將成為中國進入更多自貿協定的敲門磚,未來恐怕「中國參與、美國缺席」的效應將更加明顯。
新聞來源:https://reurl.cc/M0kO3v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歷經8年的談判後,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RCEP會如何改變亞太區經貿關係?哪些國家受惠?對美中關係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2020年東協10+5國簽署RCEP,於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超越美墨加協定(USMCA)、歐盟自由貿易區, 成為世界上最大自由貿易經濟體系。RCEP共15個成員國,囊括全球近1/3人口(22億人),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30%(26.2兆美元)。相較之下,美加墨之間的USMCA,佔全球GDP約28%,歐盟共同市場各成員國間則佔18%。
印度宣布 不加入任何有中國在內的協定
正式生效後,RCEP締約國間的關稅將大幅降低。中國商務部指出,中國與東協、澳洲及紐西蘭間零關稅產品比例超過65%;中國和日本之間降至零關稅的產品比例分別達25%、57%。未來,將用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90%商品零關稅,20年內達到零關稅,並建立智慧產權和電商等共同標準。
RCEP原本由東協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印度等6國參加,形成「東協10+6」。2019年印度退出,東協10+6變為「東協10+5」。一開始,印度是基於保護國內勞工、農民立場離開,後來中印衝突升溫,2020年印度宣布不再加入任何有中國在內的貿易協定。
RCEP原本由東協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印度參加,2019年印度退出變為「東協10+5」。(美聯社)
RCEP為中國利益量身打造
RCEP影響有多大?雖然目前影響仍淺,但量體十分巨大,涵蓋多個製造業大國,讓亞太國家有機會追趕歐洲,實現如歐洲市場般的貿易規模。聯合國也指出,RCEP能讓亞太成為全球商務重心。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估算,RCEP提振跨區域貿易達420億美元。隨疫後復甦、關稅壁壘降低,RCEP貿易規模可望進一步成長。
不過,參與的15國受惠程度並不均等。誰好處最多?目前看來,中國是最大贏家。RCEP像是為中國利益量身打造,不但能使中國商品零關稅進入日韓重要產業供應鏈,還能確保東協的原物料供應,滿足中國製造業龐大需求,尤其勞工、環境及國企補貼等中國弱項,規定相當薄弱。
其次則是日本、南韓。RCEP促進中國與日韓間的貿易,在RCEP生效前,中日間並無FTA,與南韓間的協議範圍亦有限。RCEP下,日本對中出口工業產品零關稅的比例,將從先前的8%提高到86%,當中包括取消87%的汽車零組件關稅。日本對韓出口工業產品零關稅的比例,也將從19%提高到92%。
RCEP對東南亞小國不利
RCEP使大國受惠,卻相對不利其他東南亞小國。鄰近中國的東南亞國家仰賴稻米出口或勞力輸出,但RCEP並沒有包含這塊。最慘的是,柬埔寨、寮國、緬甸,這3國利益恐受損,因為原本東協內的貿易會遭RCEP侵蝕。舉例來說,過去東南亞小國出口到新加坡的產品,將面臨日本產品的競爭。
RCEP雖由東協發起,但外界總認為,背後真正主導的是中國。原因很簡單,中國不但是RCEP中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最積極推動RCEP的國家。中國之所以積極主導,目的是要與當初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分庭抗禮。
中國不但是RCEP中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最積極推動RCEP的國家。圖為2020年簽署儀式上中國視訊畫面。(法新社)
美國重返亞太事務 再度被討論
有種說法是,RCEP將讓中國扮演制定亞太規則,更突出的角色,犧牲掉美國利益。美國早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參與TPP談判,TPP原本由美國主導,用來對抗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勢力。然而,在川普執政下,美國2017年退出TPP,之後TPP由日本接手,全面改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美國國內不少立法者反對CPTPP,拜登上任後也表示,沒有重返的計畫。但是,美國怎麼能不參與亞太經貿事務?這也是為什麼學者如此擔心,且多番警告中國將透過RCEP在亞太掌權的原因。
近日,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警告,美國被亞太地區的自貿協定排除在外,等同給中國機會,強化在亞太經濟引擎的角色。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教授高樹超(Henry Gao)也指出,RCEP是在提醒美國,應重新思考策略並重返亞太。
美中兩大陣營,都積極拉攏盟友。但在此之前,中國長期被排除在CPTPP之外。中國近年來也積極加入CPTPP。在拜登政府上台前夕,2020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度表態,中國積極考慮加入CPTPP。中國雖在2021年9月申請加入CPTPP,不過是否會被批准未有定論。
中國無所不用其極 想主導國際事務
中國已有RCEP,為何還要加入CPTPP?無論哪種協定,中國的最高宗旨,無非是擴大參與,進而掌握區域主導權。中國加入CPTPP原因有很多,雖然CPTPP量體小於RCEP,但比RCEP擁有更低的關稅,和更高的貿易自由度,還涵蓋了加拿大、秘魯等美洲國家,可提升中國主導亞太經濟合作的廣度、深度。
就實際層面來看,中國加入CPTPP的好處,也遠大於壞處。當CPTPP生效後,成員國間開始零關稅,中國若被排除在外,將直接折損中國商品在亞太市場的競爭力。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2019年研究也顯示,中國若不加入CPTPP,中國總收入將因CPTPP的貿易轉移效應,損失100億美元,而加入則能獲2980億美元的收益。
外界觀察,若中國能遵守RCEP規則,獲CPTPP接納的可能性也會增加。中國最近也申請加入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欲參與電商、AI及跨境數據等標準制定。大西洋理事會也擔心,RCEP將成為中國進入更多自貿協定的敲門磚,未來恐怕「中國參與、美國缺席」的效應將更加明顯。
新聞來源:https://reurl.cc/M0kO3v
.